微服务+DDD代码结构例子
前言
本人此博文见识短浅,样例做法并不足取,已不再维护相关内容,请诸位移步。笔者也从不认为Eric Evans书中所写概念都完全正确且合乎现实软件开发
这是一个基本的微服务 + DDD演示例子(待完善),基于 Spring Boot 2.2.4.RELEASE,写于2018-08-30。
微服务 + DDD,个人觉得应该是首先是从微服务的角度(如何划分微服务)考虑去划分大的业务模块,每一个微服务都应该是一个可以单独部署,各司其职的模块;
微服务实际开发中,也结合DDD的思想去划分所有属于自己的领域。
微服务的划分与落地,其实也应该是以DDD的思想做去指导的,所以无论我们代码结构如何规划,也并非一成不变,应该从实际出发,去思考划分结构的意义。代码的分层是为了让我们的代码对业务的表达更加清晰。
此例子是对于微服务+DDD反应到实际开发,代码的结构设计上的一种初步的思考与探索,一个样板工程,不应该成为我们对实际DDD思考与设计的限制,本例仅供参考! 本例仅供参考! 本例仅供参考!。
本例博客链接 : 一个微服务+DDD(领域驱动设计)的代码结构示例
DDD的结构图
项目结构图
本项目是一个假设已经划分好了业务微服务,设计遵循DDD的架构与角色,代码设计上就分为Infrastructure,Domain,Application,Interfaces,项目结构图如下:
结构说明
Infrastructure层
基础实施层,向其他层提供通用的技术能力(比如工具类,第三方库类支持,常用基本配置,数据访问底层实现),结构如图:
Domain层
主要负责表达业务概念,业务状态信息和业务规则;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层,几乎全部的业务逻辑会在该层实现,结构如图:
Application层
相对于领域层,应用层是很薄的一层,应用层定义了软件要完成的任务,要尽量简单。
注: 下图package-info里面所说的对内对外,对程序而言,事实上是从展现层调用应用层,应用层调用领域层,领域层或调用基础实施层。结构如图:
Interfaces层
负责向用户显示信息和解释用户命令,请求应用层以获取用户所需要展现的数据(比如获取首页的商品数据)。结构如图:
谈谈我个人对微服务的理解
微服务架构设计,一个微服务应该就是一个可单独部署,可运行的应用,也就是微服务最小的运行单元。
微服务本身内部高度内聚,微服务与微服务之间低耦合。 首先对于应用划分上,就应该想清楚每个微服务的职责,每个微服务服务内部建立起自己的依赖,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业务。
微服务与微服务之间交互通过HTTP或RPC接口调用,降低微服务之间代码实现和业务的耦合。
微服务的实现不应该受限某程序语言(或Java,或Go,或Python),不应该受限于某框架(或SpringCloud,或Dubbo,或各种RPC框架等等)。
我的代码结构是对于一个微服务本身(即应用)划分的,领域是对于微服务内部本身而言的,即这个微服务涉及哪些领域。
首先从大的方向去划分每一个微服务,然后再从每一个微服务确定所包含的领域,领域的边界,等等。
比如划分了一个 认证授权服务,那么 领域可能有 用户,权限;实体可能有角色,资源等等。领域行为可能有认证,授权,用户登录退出等等。
为什么要研究DDD?无论是DDD也好,还是以前的MVC架构,笔者认为两者真正反应到代码层次的结构划分其实并不重要,研究DDD的目的不是为了跟风,为了让微服务划分更加合理,让代码对业务的表达更加清晰,以应对项目发展壮大后难拆解,难扩展的问题。
DDD的难题在如何划分领域,如何界定领域的边界,如何找出领域的聚合根,如何设计聚合等等问题;笔者见识浅薄,羞愧问一句:"目前真的有项目的微服务是以领域驱动设计为理念基础做指导,让代码真正做到落地?"。
微服务的难题在乎如何划分微服务,如何治理微服务等等问题。
不结合业务现实,分析事物本质,无法落地的DDD理论终究只是理论,一切的概念都是一纸空谈,随软件历史发展成为泡影。
个人才疏学浅,如有雷同或是不当之处,望各位见谅和帮忙指正。
十分感谢各位提出意见和支持。
关于本样例中的部分内容
一个微服务有哪些必要组件,实现哪些功能,取决于业务
本例中只是笔者总结自身经验写了一些基本样例内容(仅供参考),有些内容甚至都可以算是个人研发规范,这里写是为了对此微服务DDD结构例子的内容做个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