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rs
    star
    108
  • Rank 319,441 (Top 7 %)
  • Language
    Python
  • Created about 3 years ago
  • Updated over 2 years ago

Reviews

There are no reviews yet. Be the first to send feedback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 maintainers!

Repository Details

用于在 GitHub Action 上部署南京大学每日健康填报自动打卡脚本

诚朴雄伟 励学敦行

——百年传统与南大校训  蒋树声 

  大学的灵魂是什么?是它的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创新之意识,自由之思想,科学、人文之传统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最重要的、共同的精神支柱,缺少了这些,大学就失去了灵魂,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大学”。由于历史的不同,以及地域文化与学科差异的影响,不同大学之间又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和精神,如北大之自由民主,南大之诚朴坚毅,这是大学在共性之外的特色与个性。最能反映一所大学传统和特色的是校训,因为校训是学校制定的对全校师生具有指导意义的行为准则,是对学校办学传统与办学目标的高度概括。校训对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传统,增强荣誉感、责任感,继续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百年来,南京大学历经沧桑,校名屡经更迭,校址也一再搬迁,但学校诚朴坚毅、自强不息的传统精神和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校风在一代又一代南大人身上传承延续,并不断发扬光大,历久弥新。正是这种优良的传统和校风,将南京大学扎根于中国和世界文明的沃土,形成了南大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了南大人诚恳朴实、坚毅自强的品格,使学校在百年办学过程中始终保持青春活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学术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的科学文化与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能展现南大传统精神的是学校不同时期确立的校训和校风。早在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先生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以“俭朴、勤奋、诚笃”为校风。“嚼得菜根,做得大事”是南大校史上最早的校训,奠定了南大百年传统的基础,生动体现了南大人艰苦创业、追求卓越的风骨。南高师时期江谦校长以“诚”字为校训,希望全校师生为人、为学都要以诚为本,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的校风是“民族、民主、科学的精神,诚朴、勤奋、求实的态度。”东南大学时期,郭秉文校长提出了“三育并举”和“四平衡”的办学方针,要求师生树立理想,以天下为己任,在人文与科学、通才与专才、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寻求平衡发展。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校长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学校的校训和校风,他希望中大学子承担起复兴民族的重任,埋头用功,不计名利,诚心向学,并集中精力,放开眼界,努力做出伟大事业。我认为,“诚朴雄伟”的校训立意高远,气势磅礴,对中央大学及其继承者南京大学的传统和校风产生了深远影响。南京大学另一个重要源头金陵大学,将“诚真勤仁”作为校训,这个校训与中央大学的传统和校风在本质上有类似之处,都将“诚”作为精神内核。

  1949年,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1952年南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南京大学。新的历史时期,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优良传统和校风在南京大学得以继续发扬光大。1978年,刚刚复职的匡亚明校长针对“文革”时期南大校风、学风遭到破坏的状况,提倡重新整顿校风、学风,提出南京大学的校风、学风应该具有“高度的政治空气、高度的学术空气、高度的文明空气、高度的文娱体育空气”。1991年,在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和总结南大办学传统的基础上,曲钦岳校长确定将“严谨、求实、勤奋、创新”作为南大校风,体现了学校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可见,南大历史上确定的校训校风,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校的办学传统与特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南大人锐意进取,成为国家与社会的栋梁之材。但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1949年以后的南京大学一直没有确立自己的校训。

  去年学校在筹备百年校庆过程中,在全校开展了“南大传统和大学精神”的讨论,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讨论,或撰写文章,或参加座谈,抒发自己对南大传统精神的感受,许多人在讨论过程中建议学校在百年校庆之际确立南京大学新的校训。根据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弘扬南大优良传统与校风,学校决定在百年校庆前夕进行校训的征集工作。学校对这一工作极为重视,我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一是校训要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既要反映传统,又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二是校训要能概括南大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理念,具有南大特色和个性;三是征集工作要广泛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根据这三条原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遴选比较,学校决定将“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南京大学新的校训。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八字校训,不仅言简意赅,琅琅上口,易于传记,而且端庄大气,寓意深刻,富有哲理。“诚朴雄伟”原是中央大学时期的校训,“励学敦行”是我从中国古代前贤名句中选取而来。“励学”二字在古文中常有出现,宋真宗写过一首名为《励学篇》的诗,劝勉人勤奋学习。“敦行”见于《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将“诚朴雄伟”与“励学敦行”两句合为一起作为今日南京大学的校训,既反映了我校的优良传统与特色,又能体现学校办学的理想追求和实现途径。八字校训既各自独立成意,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浑然一体,涵盖了教育思想、科学精神、品格修养等各个 方面。

  “诚朴”是南大传统精神中最本色的东西,我校校史上大多数校训、校风中都有这两个字出现。“诚朴”是诚恳朴实的意思,其中“诚”是核心,是根本。“诚”是维系人类社会的最高道德规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诚者,真也,“诚”的对立面是“欺”,“真”的对立面是“假”。为人要诚朴,就是要诚心正意,朴实无华,以诚相待。“诚朴”要求人有独立人格,得势时不要霸道,不要仗势欺人,失意时不要媚俗,不要趋炎附势。“诚”是个人和社会一切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的基础,如果个人与社会都不讲究“诚”,那么任何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个人信誉乃至整个社会的基础就会动摇。大学绝不仅仅是传授专门知识与技能的场所,更应该是教人诚实端正、求真求善的精神家园,如何做人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正如我校校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做学问要“诚朴”,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不把学问当作升官发财的途径和获取文凭的工具,诚心诚意,求真求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所利,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才实学,才能担负振兴中华的重任。

  “雄伟”是雄壮而伟大的意思,为人、为学要有远大志向,立志“做得大事”,养吾浩然之气,要有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将个人奋斗的目标与国家的发展、人类的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胸怀宽阔、志存高远的人,才会超越自我,永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从而不断取得进步。实现远大抱负,一定要有大雄无畏、不惧困难、坚毅自强、开拓进取、敢于争先的精神和气概。一百年来,南京大学之所以能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取得辉煌成就,靠的就是这种不屈不挠,坚毅自强的传统精神。毫无疑问,南京大学在新世纪建设世界高水平大学的进程中,更加需要将这种传统精神继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

  如果说“诚朴雄伟”体现的是办学理念与目标,那么“励学敦行”强调的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励”是勉励、激励的意思,“励学”就是勉励师生勤奋求学,要求为学者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品格的塑造,精神的超越,心灵的净化,思维的创新。“敦”是敦促、勉力的意思,“敦行”就是勉力去做,强调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坐而论道、光说不做,只能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学者不光要志存高远,而且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展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远大抱负只有通过脚踏实地的行动才能实现,只有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行动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只有将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才能算是完美意义上的人,才能算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所以,“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既继承和反映了南大百年办学的优良传统,又面向未来,体现了办学理念的更高追求,同时还阐明了实现远大目标的途径。我相信:在百年校庆到来之际,学校确定“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对于激励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弘扬传统,增强对学校的荣誉感、使命感,继续发奋努力,把南京大学早日建成世界高水平大学,一定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